在白雪公主的內心,是否住在內在的自己並不是那麼白雪呢?Scheffold Vizner為瑞士著名的報紙設計了一個系列海報The Insight Story,畫面中的每個人物都像俄羅斯娃娃一樣一層套著一層。其中一幅是法國總理薩科齊與他的夫人,在層層揭露下變成白雪公主與小矮人,頗有一種戲謔的趣味在。
這是在事物的內在看到更深的內在,一種真相層層揭露的過程。一位成熟的男人內心住著一位玩耍的小孩,那位小孩的內心擺放著一扇深鎖的大門,大門的裡頭有一對在常常在吵架的夫婦...故事就在向內心深處的探尋中被娓娓道來。
而這種呈現的方式,是一種「揭露」與「發現」的過程,並營造出一種多層次的心理狀態。
原來不是如表面看到那樣,原來背後還蘊含了那麼多的故事。在每層的轉換之間營造出了一種「原來如此」的恍然大悟,最重要的就是每層之間的相互關係,以及這個發現的過程最後要引導我們到什麼地方。
其實身邊的人也都不僅止於他所呈現出來的表面,在背後總有些更深的故事,在日常生活中期待被述說。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Space Melter by Zach Terrell
把宇宙放在口中,那會是怎樣的味道呢?插畫家Zach Terrell創作了一幅宇宙雪糕的畫作,外層的皮從一般的巧克力變成了浩瀚的星空,吃下去之後是否我們都可以一秒鐘穿梭宇宙呢?
其實這是一種小宇宙的視線,把所有東西的內在看得很豐富,每個事物都自成一個世界。在每個蓬鬆輕柔的雲朵中,是否潛藏著一座每個人都嚮往的遊樂園?一位失眠的男人身體裡,或許埋伏著一片日夜錯亂的詭譎森林?一位國中女生剛燙好的俏麗捲髮,說不定蘊含了她的淡粉紅色的青澀初戀。
這種內在世界的視角,讓人有一種「蘊而未發」以及「和你之間的小秘密」的感受。
在我們看不到地方,居然有著那麼豐富的事物存在著,平常隱而未顯,只對你一個人來揭露。用這種方式來詮釋的作品,讓人感覺有一種靜靜的爆發力,而它的強度就在於那個東西原本的「平凡度」以及它內在世界的「豐富度」的反差。
假如把身邊每個事物都看待成一個小宇宙,那每天就會有無限個新世界在我們的視線之下誕生,這也是一種挺浪漫的幻想旅行呢:D。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當在微調設計的畫面,怎樣都覺得怪怪的時候,「反過來調」常常有立竿見影的效果。
比如說假如有兩個色塊一大一小,當你怎麼微調那個小的都不對的時候,把它變成最大的試試看。當你調整一個顏色,怎麼都不對的時候,直接換掉顏色,或者用相反的顏色試試看。當一個字體的大小與粗細怎麼微調都不對的時候,把它放大很多倍或縮小很多倍試試看。
仔細想想這個方法還滿合理的,是一種幫我們跳脫思考巢臼的方式。
因為可能原本我們一開始的方法「還不錯」,所以想試著用微調讓它「更好」,但是很可能的是,這個方法最好的狀態就只是「還不錯」了,你必須使用新的方法,才能更往上前進。
而將原本的方法「反過來」,或是「極端化」,會和原本的有很大的差異,所以會讓你看到更多新的可能。
創意思考的技法中,也存在著類似的方式,叫做屬性列舉法 (attribute listing) ,是將產品的屬性一一列舉出來,並且對這些屬性作改良,或是去挑戰它原本的假設,而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去逆轉屬性。
所以顏色、形狀、紋理、明暗...都可說是畫面中的屬性,因此這樣的逆轉,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屬性列舉法的應用壘。
|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邪神轉性拯救世界?
最近看到這款自製遊戲「邪神拯救世界」,雖然它有這個「逆轉角色」的梗在,但其實已前就有許多這套路的遊戲設定,比如說扮演魔王啦,魔王經過內心掙扎從良當勇者啦,魔王當得很有苦衷啦,所以老實說在主題上並未吸引到我。
我注意到的,是它關於招募「魔劍」為夥伴的設定,著實讓我眼睛為之一亮。 講到「加入夥伴」,就會讓人聯想到最熱血感人的海賊王,每個角色都很有特色,每個人都很有故事。
故事的鋪陳需要時間,但常常使用者決定要不要玩一個遊戲,就只在看完短短的遊戲預告,或是翻翻幾張遊戲截圖之後;1到3分鐘,也許這就是你能抓住目光的時間。
在看到這個遊戲之後,我覺得「非人哉」的角色設定,是一個不錯的方向。
曾在《日本文創,全球熱賣!:從日本動漫產業看成功商機!》中,看到一個有趣的調查,受到歡迎的商品有一個公式,就是虛擬的角色會比實體的角色受歡迎,非人的角色會比人的角色更受歡迎(也許在日本較為明顯)。
而他們也進一步統計出,最受歡迎的三樣非人角色分別是「狗」、「貓」、「熊」,這也是你為何會看到那麼多日本公仔,都是這三種動物。
所以這就是桃太郎那麼受歡迎的原因(夥伴都是動物)?當然也不是。只是說假如你要再做一個新遊戲,人物的梗還真的是被煎煮炒炸過了,何不來一款「家畜RPG大冒險,它們能從魔王那拯救它們的主人嗎?」感覺還比較有想像空間。
或者你要和你的iPhone與Android手機來場大冒險我也不反對,也可以在你開關電腦主機之間與它一起秒殺魔王100次,總之,讓PRG加入一點「怪怪」的夥伴吧。
(這種怪怪的角色,也是心理原型中一種的重要類別「小丑」,是一個讓故事完整不容忽視的設定。) |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8折其實也可以讓人很開心。
最近在數字便利商店,有買兩罐飲料就可以抽獎活動,發現自己抽到的雖然是8折,但還是很開心,反觀假如是直接打8折,我可能只是會「哦」吧,因為8折還真不是個讓人很興奮的數字。
但是奇怪的是,為什麼抽到的8折會比較開心呢?這讓我非常好奇。
@抽的過程多了刺激感
因為在抽之前,我們會帶著一種未知的期待,這是一個額外附加的加值。假如是直接給你8折,是不會有這段在接受之前的正面情緒升高。
@決定的自主權
因為這個8折是你抽到的,也就是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「你決定的」,這讓這個打折的獲得,變得像是「戰績」,是可以被拿來說嘴與炫燿的。
所以假如下次你要給你的商品來個打折,不妨試試用抽獎的形式,雖然是一樣的趴數,但心情真的會比較好歐:D~
|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剛看到這個用花來當作帽子,來裝扮鳥兒的攝影作品,讓我覺得這種搭配挺有意思。
假如是給鳥兒穿上人的裝扮,或是給予人的表情,就會有一種擬人的親近感。而假如是用花這種大自然中的事物,來裝扮鳥兒,因為花原本就是在鳥兒生活中的事物,因此會產生了一種新的世界觀,是從鳥兒的眼光中出發的。
相同的方式還有,用骨駭與融岩裝扮地獄來的使者,用齒輪與電路板來裝飾科技產品。
而你也可以把世界觀做轉移,比如說白雪公主周圍常常會有動物跑過來,鳥兒在鳴叫,喜歡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,這是一種將大自然的世界觀轉移到人身上,這也是一種形塑人物性格的不錯方式。
|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最近看到的兩個作品,讓我發現將軟硬的印象互換,很能夠創造視覺的衝擊。
一個是把硬硬的燈泡弄得像是麻糬一樣軟綿綿的檯燈。
一個是把軟軟的沙製作成幾何型看起來很堅硬的沙雕。
這種把材質的印象從一個極端拉到另一個極端的方式,常可以帶給人一種「不可思議」與「驚奇」的感受。
相同的方式還有,把整個宇宙裝在蛀牙的洞裡(大小的印象反差),黑白的孔雀(顏色的印象反差),方的蘋果(形狀的反差),壞的白雪公主(個性上的反差)...,都是一種可以搭配主題,創造視覺衝擊的不錯方式。
|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這個世界,早已實現了許多我們口中的不可能。
以前在電影《虛擬偶像》當中,由電腦虛擬的歌手變成明星受歌迷瘋狂喜愛,還開演唱會的故事情節,如今成真了。初音未來,一位虛擬的歌手,2011/7/2 即將在洛杉磯開唱,這是她在美國的第二場演唱會。
(影片為初音二週年演唱會片段)
而初音未來也在最近美國TOYOTA中的廣告中出現,可想見她在美國已經有了相當的知名度,並且可順著這個廣告的氣勢更加向上,為7月份演唱會的活動做舖路。這讓我想起了漫畫《海賊王》的主角魯夫,也曾登上過雜誌《MEN'S+NON-NO》的封面(而且不只一次)。
(影片為TOYOTA廣告)
這些由虛擬跨界到現實之間的合作,可以知道「虛擬身份」的認同在這個世代越來越強烈,也許是我們都已經習慣透過一個網路介面的身份來表達自己,有這樣的虛擬歌手存在,似乎也是在達爾文進化論之下的必然產物。
這讓我不禁想起最近的一部剛完結的日本動畫《FRACTLE》,內容是在講22世紀時一個被稱作Fractale System(碎形系統)的網路,由數千億電腦所構成,並且植入到人體當中。人們只要向浮在空中的Fractale System對望取得資料,彼此不用接觸,就可以取得生活所需,因此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電子化身與其他人相處在一起。
(圖為FRACTLE中的主角,與他爸媽的電子化身相處的情境)
而從初音未來與FRACTLE的例子中,讓我不免覺得是否反映出在網路時代,人與人的相處更加精神化、思想化了。
在這個網路佔據現代人生活大部分時光的時代,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成一種多媒體資訊的交換;文字、圖片、影片;這些東西及結成一種訊號,我們可以說是一種個人風格或是品牌,傳達出了我們自己。然而這樣的交流是零星片段的,所以必須有一個虛擬的身份來統合,以便我們來認同與回憶。
這不免引出我們一個好奇,到底「什麼東西還可以虛擬身份化」?也許是飲料變成了「飲料君」,或者是垃圾袋變成了「垃圾袋將」,好像也挺可愛的:D。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黑白灰的畫面,總是有種特殊的距離美感,因為不具備了真實世界的色彩。古早的黑白電影帶著懷舊味,若是想要透露點黯淡落寞的神情,這種寂寞的配色也可以做出適當的傳達。
但有時不免會想問,為何人會如此的懷舊?還是這是我個人懷舊的程度投射到別人身上?
原以為自己戒掉了對於回憶的依賴,但發現自己還是有很多的想念;桌上的名片,有著一位在聚會意外認識的好友的手寫字,不可丟;在部落格上曾與很多朋友相遇,即便現在有鮮少人回應的寂寞,不可不寫;有些地方充滿回憶還想去,有些人則是一輩子都不想忘。
所以黑白灰的畫面老得有道理,它容許我們陷入一個時空,自顧自地說著:「好懷念啊!」
而看到Mighty Sax這個作品,讓我有點想起唐吉柯德,一個總是要冒險出征的空想英雄,在這個黑白灰的世界實現了他的夢想。我特別喜歡它用黑與白兩種顏色的線條構成畫面,讓畫面生動許多。
重點筆記:
(1) 有黑與白兩種顏色的線條。
(2) 其他色塊的部份皆是灰色的平塗。
(3) 背景為淺灰色,主題為較深的灰,視覺焦點為白色。
新發現:
(1) 這根香蕉吃了一定會中毒。
(2) 香蕉周圍的那種畫法,很有一種水彩或是墨暈開來的感覺。
(3) 在亮面或是暗面的周圍圍一個圈,裡頭在畫上直線來填色,還滿有一種粉筆的感覺。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我想身為人類實在很難逃脫對於彩虹的崇拜,因為那是一種全然的和諧,那是一種夢幻與希望。所以每當看到色彩繽紛的作品時,都會有一種很原始的興奮感油然而生,像是生命的鼓動,一種手舞足蹈的愉悅感。
所以看到7!!(Seven Oops) 的專輯《フォーリン・ラブ》封面時,也是不由得內心蠢蠢欲動,有種想要邊吃宵夜邊搖呼拉圈的衝動。
然而,我克制住了。黑色與彩色的交鋒,常常是提升色彩鮮豔度的好方式,若是再加上大面積的白,這種鮮豔就會變得很有活力,
和這張專輯的音樂一樣,CD封面設計還真是一塊有趣的領域!
重點筆記:
(1) 黑色的邊線與塊狀,讓色彩看起來更繽紛。
(2) 三角形不同顏色的色塊,構成了音樂感。
(3) 符號構成的表情符號很有趣。
新發現:
(1) 在形體(香蕉)的內部留有邊框的顏色,會有點版畫的感覺。
(2) 在形體(香蕉)之外加一些裝飾,構成新的圖像(笑臉)會滿有趣的。
(3) 將色塊邊緣用白色擦拭,擦得破破的,會有一種水的流動感。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Kevin Waldron的世界觀,想必是非常可愛的吧,看到他作品時不由得這樣地去想。什麼時候一位藝術家與設計師最接近自己?我覺得是他在創造角色的時候,造型、色彩、舉手投足,都洩露了自己個性中的秘密。
所以有人說小說中的各個角色,其實都是作者潛意識性格的一部份,而我們看待周遭事物的方式,也是自己內心的反應。所以當蘇東坡看和尚是大便,而和尚看蘇東坡是尊佛時,他輸了,內心境界的輸。
畫畫,難以隱藏自我,因為我們就連哪一筆中會洩露出我們的真實,我們都不知道,也許是每一筆吧。
重點筆記:
(1) 人物皆圓圓胖胖手短短,要不然就是手很肥厚。
(2) 2~3頭身。
(3) 顏色看起來像是單色的平塗,但其實裡頭有些微的變化。
(4) 人物的造型保留了點幾何感。
新發現:
(1) 沒有眼睛的笑容,還挺有趣的。
(2) 背後散開的煙霧,鵝黃與淡藍色的漸層,很像是晚霞。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今天在做一日一蕉的練習時,發現原來臨摹中的失誤,也是一個形塑繪畫風格的很好機會。一切都起自於內心中的一句話:「啊!這邊忘記注意到了,趕快來補一下!」
有時我們會想臨摹一些繪畫風格,來拓展自己的詮釋能力,但是可能需要注意的點很多,所以有時不免會漏掉一些,而導致沒那麼像。然後你會開始做檢視,找找看到底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,於是便發現了一些你在過程中遺漏的點,想再補上去。
但當你是用「補上去」的方式時,有時就很難再和「一開始就做好」達到一樣的效果,所使用的方法也會不同。以鉛筆素描中的「留白」來說,「一開始就做好」的留白,是保留一個區塊不被鉛筆畫到,但是「補上去」的留白,可能就是用橡皮擦擦掉一塊畫好的區域,這兩種方式都是「留白」,但其呈現的視覺感受絕對是不同的。
但是這種「不同」,正是風格所需要的元素:你企圖以另一種方式,來達到類似的效果,但是這樣的「另一種方式」有它自己的生命,可以揮灑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以一日一蕉 #14的例子來說,原本色塊之間銜接的地方,是要留有黑色的空間,但我忘記了。於是我企圖以黑色的細線條來補償,卻因此發現這樣可以創造出另一種感覺。
於是乎,在臨摹中的學習不只是要學新的畫法、好的畫法、成熟的畫法,也是一種創造「失誤」以獲得成長的機會:你畫得不像➝你觀察到你畫得不像➝你發現是哪裡畫得不像➝你試著畫得更像➝你的形塑出了新風格/你畫得更好了。
所以臨摹也是一種觀察力的訓練,對於自己作品的細膩度是很有幫助的壘。
|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剛看到Guim Tió的這個作品,很喜歡他那種將瞬間凍結的空虛凝視,很有一種勾人的魅力,想說也來試試看。
重點筆記:
(1) 在上所有顏色之前,先打上一層黑色的底色。
(2) 顏色的暗面,是透過留下較多的黑來達成。
(3) 色塊的邊界,隱約地留下了黑色的線條。
(4) 顏色的塗填,有種粉筆的質感。
新發現:
(1) 用粗細不同的橫條紋的堆疊,可以創造出粉筆般的質感。
(2) 在粉筆般的筆觸上,加上針筆般的黑色細線條,可以營造出一種邋遢的隨性感。
|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剛剛看到一位西班牙插畫家Javier Zabala的作品,覺得他畫作中那種原始壁畫的風格很吸引我,所以想說也來試試看。
重點筆記:
(1) 平塗的地方,有種岩壁的質感。
(2) 顏色接與泥土的顏色相近。
(3) 細的輪廓線皆為黑色。
(4) 細部的描繪皆不明顯,主要是以直覺上的印象來畫出特徵最明顯的部分。
新發現:
(1) 沒有塗顏色的視覺元素(兩個小人),在此風格中也是挺重要的
(2) 用圓點揉出來的填色,可以創造出一點摩擦的質感。
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