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看到了一個新聞:「施打過期疫苗,空軍隱匿不報」,突然讓我想起了為何我以前那麼不喜歡看新聞報紙,因為會看到許多人性中的灰暗面。不過設計師得要掌握社會脈動,對於時事勢必不能放過,但若為藝術家,為了能營造出一個全然的主觀世界,與俗世隔離的孤獨是必須的。

但真的是如此嗎?設計師我想是很難出世,但入世的藝術家是否為可能呢?或者應該問說,藝術家如何能在出世與入世這兩個端點間,找到屬於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?

一講到入世的藝術家,馬上會想到村上隆安迪‧沃荷。其實我沒有很了解他們,但是我對他們的印象就是「商業」與「量產」,但很佩服他們同時在這後面包含了深厚的藝術涵養與觀點。

而我自己所喜歡的藝術家大多都是接近出世的,而且多半有著精神上面的困擾,比如說像梵谷,將自己的左耳切割下來。而我最愛的作家之一李欣穎,則也提過這方面的困擾,而她是用禪修的方式來化解。

似乎藝術家走到了最後若脫離社會太遠,不是因為精神困擾而鬱鬱寡歡,就是得要追求更上一層次的精神修養。還是,其實根本是如歌手唐‧麥克林的歌Vicent中些微悲傷的陳述:

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, Vincent

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

As beautiful as you

文森,我本該告訴你

像你這樣美好的靈魂

本就不該來這骯髒的世間

這樣的歌詞是一種悼念,還擁有美好生命的人們不應這樣看待自己。至少我希望自己能當個很開心的藝術家,也希望能將這樣的喜悅之情傳達給身邊的每一個人。光是生命本身,就是值得歌頌而奇妙非凡!

 

 

PS. 我最近決定把一些文學與生活感想的寫作放到這邊,假如和設計主題比較有關的,才會放到視說新語當中。一部分是因為怕一天寫好幾篇對這邊的朋友可能會是干擾,一方面是因為我真的很愛Posterous平台的簡潔與便利性(對純文字書寫較好)。於是那些願意聽我murmur的好朋友們,就請你們偶爾到那邊看看嘍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er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